
其实,这是壳多美们最高明的策略,他们有足够的知名度,现在,又有足够的价格竞争力,如果是你,面对同样规格标准的产品,一个是国际大品牌,卖100;一个是民族大品牌,卖95;还有一个是杂牌,卖90,你会选择哪个?想都不想当然选估计品牌了。
虽然相比贵了5-10块钱,但比往常还便宜,而别的品牌,却比以往贵了很多。消费者购买任何产品都会有对比的,要么和以往的购买价格做对比,要么和其它品牌做对比,从而做最终的决策。
不要以为低价就意味着企业要赔本赚吆喝,低价就意味着企业要争取更多的屌丝和三四线市场。我们把低价这个词换一个说法,可能大家就会更容易理解它:成本领先。

不是说一个企业敢割肉,一种“生死看淡、不服来干”的架势。成本领先的意思是:我价格比所有人低,但我依然能有钱赚。
从常理来说,本来长城、昆仑、海疆有上游资源基础,结果,他们调价频率最高,幅度最大,别说润滑油圈内人不理解,就是小白的消费者,也会困惑。更搞笑的是,连有着绝对资源优势的海疆,调价的理由竟然是“资源紧张”,简直笑话:你的机油销量才多少?你的基础油产能又是多大!?
至少10年前,我们就认为:中国润滑油行业需要一场价格战,只有价格才是最后竞争。彩电、空调、手机行业,都通过价格战实现了市场净化,从而品牌集中,有了更大的实力来竞争,尤其是手机市场,小米血洗了山寨手机,如今,苹果、小米、OV、荣耀几个巨头相争,让用户享受到了更好的产品。

本来,润滑油市场上最有资格竞争的是昆仑,但不争气的昆仑,这么多年,似乎就不知道如何做市场,搞脑残的“天”字系列产品线,谁能区分明白?包装、卖点、运作都差强人意。
如今,反而是估计巨头发动了价格战,对民族品牌成了降维打击:有品牌、有价格、有渠道、有口碑,别的品牌还怎么玩?
当然,只是低价跑不赢市场,只有低价还有钱赚才能跑赢市场。从“成本领先”这个视角去看低价,我们明白低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价策略,它其实是企业的一种竞争战略。
低价不仅是在打击当下的竞争对手,更是抵御未来的竞争对手!
以往,润滑油品牌新秀的价格体系,大都采用“低于壳多美,高于城昆一”,在通过各种噱头,让各个环节赚钱,口罩3年里,品牌数量从4万攀升到7.5万,但2022年的价格战,却让无数品牌出师未捷身先死,壳多美的价格,让新品牌根本就卖不动。

壳多美们用的策略其实是可口可乐的策略,作为独居鳌头的可乐,明明可以提价的,但多少年来,一直稳定在3元以内,就是吃准了:高于3块你卖不动,低于3块你活不了。
所以,低价以及低价背后的竞争策略就是:用低价保护自己的疆土,不断加强自己的护城河。
《中国润滑油蓝皮书》是润道商学院自2018年推出的行业观察报告,分回顾、综述、趋势3个板块,就过去1年做出10大总监,未来1-10年的10大趋势,为润滑油圈内人指明方向,做好应对。全书120页以上,电子版定价9800,每年7月18日发行。